企業執行ESG時常見的5大痛點
ESG 可說是近年資本市場的熱門話題,不僅成為了可持續發展的指標,亦是商業和投資領域的重點。越來越多的公司認識到有效的ESG會帶來長期成功的機會,企業自然紛紛開始重視 ESG,而且政府及監管機構都對企業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披露它們於ESG上的表現報告,令企業無論是自願與否都要執行有關ESG的操作。然而為了成功駕馭複雜且不斷變化的 ESG 環境,務必留意風險管理方法,制定有效的 ESG 需要有意識的努力,由管理層領導,並影響到整個企業,一些不良做法或痛點,足以導致企業在尋求採用穩健的 ESG 戰略時錯失良機,可能會導致付出的努力無法獲得認可,甚至使公司面臨重大風險,得不償失。
什麼是ESG?
ESG因子包括環境因子(environmental), 社會因子(social)與管治因子(governance),與永續投資緊密連結。永續投資是一個整體投資理念,ESG則是用於辨別及制定具體永續投資方案的數據分析工具。事實上可持續發展對投資者別具意義,因著消費者對環境保護、社會正義和道德管理越見重視,時代轉變令全球營商環境都產生轉變,面對新生代的顧客群,以最大利益化為商業唯一目標已不合時宜。千禧世代與Z世代都比上一代更著重品牌的企業社會責任,亦較關心環保議題,並將這些放進消費的考慮因素;而投資者、客戶、員工和社區在內的利益相關者期望不斷提高,表明高 ESG 績效可能轉化為更好地獲得資本、人才和商業機會。
執行ESG的痛點
管理層將決定主導外判
ESG 風險的責任在於董事會、高級管理層,而執行團隊則負責實行其 ESG 計劃。倘若管理層無心參與,把ESG 或可持續發展責任交予企業內的某個人或部門,導致整個計劃缺乏監督而影響表現。ESG的定位應該為公司願景和價值觀的核心部分,管理層不僅要監督,還要推動公司的 ESG,使其與整體業務計劃一致。如此引伸,ESG絕不可與整體業務計劃拆開。或源起對 ESG目的的潛在誤解、缺乏管理層監督,或未能進行徹底的重要性評估,令ESG與企業業務計劃分開考慮,然而不考慮企業計劃目標、未告知主要企業計劃的 ESG,實在難以達到其目的。
缺乏一致性
同樣地,整個企業的一致性亦相當重要。由於缺乏包含企業各部門的計劃和協調,或在不同的司法管轄區、地區或業務部門開展業務,一些企業最終可能會在不同部門採用不同的標準,而沒有明確說明業務實踐中的差異。這會令企業的 ESG 管理計劃中留下了潛在風險。如此企業應制定跨業務部門和地域的政策和計劃,並協調整個企業的人力,在應對重大風險時採用一致的方法。
只以僅僅合規為目標
一些企業或會透過提及遵守有關環境、勞工實踐、健康和安全等規則和法規,來展示其 ESG 計劃。這種以合規為目標的方法看起來很被動,並顯然不願意超出最低法定要求。事實上企業需要主動建立超越最低要求的計劃,以作為深思熟慮的ESG一部分。同時,在法規下企業必須充分向投資者解釋其計劃與執行,以便他們的努力得到充分肯定。
只視ESG 為企業公關工作
企業有時會錯誤地將 ESG 視為僅僅一種公關工作,導致ESG工作變得表面。的確公關可以幫助提升企業形象,但不能替代解決重大風險的強大管理系統。企業只想表面地執行ESG,本末倒置,投資者和其他相關利益者可以看穿與重大行動不對應的信息,連外行人都看得出”做SHOW”,令企業反而形象受損。
過度關注外界評級
此外,對於企業而言,重要的是要專注於自己如何管理 ESG 風險和機遇,並將第三方的觀點作為參考,而不是作為最終目的。一些企業將ESG 評級機構對其評級地位視為最重要,變得所有決策都是以提升評級為目標,而忽略了企業執行ESG的真正意義。市場上可用的多種評級方法幾乎不可能滿足所有觀點,正面評價確實可以幫助企業獲得認可,但應該僅將其視為企業努力的結果,而毋需過分關注評級結果。
ESG 管理過失不一定是企業的致命原因,卻可使企業陷入困境,因為它們可能導致管理不善,或顯露其膚淺的風險管理方法。採用專注於重大問題的全面 ESG 計劃,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完善的 ESG 管理體系所提供的機會,來應對風險,並保護長期股東的利益。
Tech On Fire 的「ESG X IT證書課程」,是全港首個獲的RTTP資助的ESG X IT證書課程,教導學員認識ESG,並利用IT協助企業執行ESG計劃。
如有興趣了解更多,請按以下連結
https://techonfire.com.hk/rttp/esg-it-cour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