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走得太遠?那我們先試行Web2.5
還記得去年加密貨幣仍處於高峰期時,Web3.0 成為市場的熱話。在年輕一輩的心目中,Web3.0就是脫貧的捷徑與希望,然而於2022加密貨幣受到不同打擊,經歷FTX的事件後更一直備受質疑,而年初被大力吹捧的元宇宙仍然未如期望般成為主流。Web3.0 的區塊鏈技術雖然於各行業都有一定的發展,但仍是太小眾,對大眾來說,Web3.0 終究還是用作交易和靠財富增值的吸引力來驅動,缺乏真實採用。Web3.0既然對大眾還是太遠而陌生,市場自然會作出調整,Web2.5這概念也應運而生。
首先我們先要理解Web2.0跟Web3.0的分別,以社交媒體為例,Facebook、Twitter 和 Instagram 等都是Web2.0的社交媒體平台龍頭,這些平台允許用戶和互聯網之間的雙向通信,用戶可以在其中發表評論、創建內容並與其他用戶實時互動。
相比之下,Web 3.0 社交媒體平台憑藉區塊鏈技術,專注於三向通信和去中心化互聯網技術,其使命是將更多的權力和隱私還給用戶。Mastodon、Minds、Steem、Audius及DiamondApp都是較為受歡迎的Web3.0社交媒體例子。去中心化平台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權力、隱私和潛力,這些平台以更高效、私密、以社區為中心和透明的方式構建社區並交換信息和想法,而且去中心化網絡使用戶能夠在不受公司政策制定者審查的情況下享有言論自由。
要大眾踏出舒適圈,由Web2.0中心化的平台一下子跳到去中心化的Web3.0世界,未必為大眾接受,他們或會有很多擔憂包括個人資料外洩(明明Web2.0的個人資料外洩更嚴重)或是黑客攻擊,以及整個使用模式都會改變。所以才有Web2.5的出現,Web2.5 是可說是更符合現實,協助大眾邁向 Web3.0 的一小步。
Web2.5其實就是Web2.0中心化跟Web3.0去中心化的混合版本,組合允許用戶在使用 Web 3.0 資源的同時瀏覽 Web 2.0, 最常見的應用是於Web2.0的框架上應用Web3.0去中心化技術下的產物,例如NFT可以用來作Web2.0社交媒體上的用戶圖像,或是利用不少品牌讓NFT的傾持有者可兌換實體的商品。
Web 2.5 有可能幫助品牌擴大影響力、擁有活躍的社區並接觸下一代互聯網用戶。 根據 Web 2.5 的當前特徵和趨勢,我們不難預測數碼經濟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Web 2.5 的重要例子包括 Substack 和 Patreon 等服務。更重要的是,Web2.5並不是Web3.0的代替品或一個終點,它只是協助用戶由Web2.0過渡到Web3.0的一個中途站,為大眾提供一個更低的入門門檻。Web2.5可能並不會如Web3.0一樣火熱起來成為熱話,但它確實為不同的企業及品牌提供一個試點,感受受眾的接受程度及作出相應的策略。
Web3.0蘊藏無限可能,要把握先機,先要有基本認識。Tech On Fire最新推出的Web3.0 數碼營銷策略理論實戰班,除了介始學員認識Web3.0 101外,專業導師更會分享Web3.0趨勢,也會教導Web3.0 的區塊鏈技術以及營銷策略,例如使用社群管理軟件等實月資訊。
如有興趣了解更多,請按以下連結或 WhatsApp聯絡我們。
https://techonfire.com.hk/rttp/web_3_digital_marketing_course/